央视放大招!《归队》接档《生万物》今晚开播,胡军李乃文领衔,这抗战剧要爆!
再看题材,东北抗联14年浴血史,不是常见的8年抗战,是“抗敌最早、坚持最久、条件最恶”的硬骨头故事,光预告片里“把鞋底子走烂也不落下一个人”的嘶吼,就够让人起鸡皮疙瘩了。
再看题材,东北抗联14年浴血史,不是常见的8年抗战,是“抗敌最早、坚持最久、条件最恶”的硬骨头故事,光预告片里“把鞋底子走烂也不落下一个人”的嘶吼,就够让人起鸡皮疙瘩了。
央视这几年大剧不少,可真能让人一口气看下去的,不多,刚开播的《归队》,一下就把大家拉回到白山黑水,东北抗联的故事,谁看了不说一句,这才是该有的抗战剧呢。
雪原中,八棵松树下,一群失散的抗联战士以生命立誓,他们将用信仰跨越了零下四十度的严寒,然后用归队之路书写一部荡气回肠的平民史诗。
其次是剧情,一开始就是一个小队被困在大山里,好几天没有粮食,还被鬼子袭击,死的死,伤的伤,活下来的人有的单枪匹马有的两两一组继续找“五棵松”信念就是在上面刻名字,归队
接档《生万物》的电视剧来了!《归队》8月25日中央八套19:30开播,胡军、李乃文、胡连馨、袁姗姗、蒋欣、陈靖可等主演,看到这个阵容,剧还未开播就能猜到,肯定又会像《生万物》一样火爆。
8月25日,电视剧《归队》在央八首播,腾讯视频上线开播。基于目前上线的4集内容来讲,这部电视剧更像是东北抗战的民族秘史,腔子里边,是严肃文学的血脉。《归队》目前的4集,重在两个词,一个是真实,一个是秘史。而这两个词,在剧作当中是相互成全的。《归队》的叙事者,像
央视八套新播的《归队》这剧,开场就给我整懵了。东北大山里,胡军演的老山东带着16个抗联战士跟鬼子干了一仗,打完只剩六人,还被炸得四散分开。老山东临死前说的那句“活着的去松林镇八棵松刻名字”,直接把人拽进了1931年白山黑水间的生死局。
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视作品展播活动重点新作,电视剧《归队》2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开播。该剧通过讲述东北抗联战士精神成长,以小见大体现抗日战争中的人性情感,彰显伟大抗战精神。
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视作品展播活动重点新作,电视剧《归队》2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开播。该剧通过讲述东北抗联战士精神成长,以小见大体现抗日战争中的人性情感,彰显伟大抗战精神。
八十载岁月流转,硝烟早已散尽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,广东广播电视台(以下简称广东台)推出的纪录片《烽火赤子心》以其独特的视角、创新的叙事和深厚的内涵,成为广电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这部纪录片没有沉溺于宏大叙事,而是扎根
近日,兴山县检察院邀请该县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、人民监督员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“兴山抗战碉堡群”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展“回头看”活动。在现场,大家看到文物保护标识牌、安全责任牌已安装到位。
这是一条地图上永不消失的红线。1938年,滇缅公路贯通于云南崇山峻岭之中。这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东起昆明,西行经龙陵、畹町出境,直通缅甸腊戍,全长1146.1公里。20万云南各族民众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,凭人力耗时9个月凿通这条“抗战输血管”。3
8月23日—24日,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、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,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、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,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杂技剧《先声》,在国家大剧院上演。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为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
远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同学艾米丽给我留言:“从未想过‘大好河山,寸土不让’会让我这个外国人泪流满面。当看到那些衣衫褴褛的平民在枪口下颤抖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中国朋友总把‘和平’挂在嘴边。”
8月24日,《贵州日报》刊发报道《八十八载 乐叙历史 贵阳文昌阁路边音乐会重温抗战烽火》,关注“黔岭丰碑·贵州抗战记忆——山河共鸣筑光永续”路边公益音乐会,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,更是一次跨越88年的历史对话。
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,即将把我们带到又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——9月3号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。在这个特殊时刻即将来临之际,一场盛大庄严的阅兵式正蓄势待发,它如同一座巍峨的纪念碑,承载着历史的厚重,也彰显着当下的坚定与未来的期许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红河州广播电视局组织开展“抗战中的红河”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,充分展现红河儿女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,前仆后继、保家卫国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。日前,“抗战中的红河”优秀视听作品评选结果已公示。优秀
《归队》以东北抗联14年艰苦抗战为背景,故事讲述的是祖国最北端的冰天雪地中,在惨烈战役后与大部队失联,一支抗联小队用生命践行“八棵松树之约”,在日军围追堵截下队员失散,又经过生死考验重新集结。谱写白山黑水间的热血传奇。
从《南京照相馆》《东极岛》《山河为证》到即将上映的《731》,一批铭记抗战历史、赓续抗战精神的电影进入大众视野。这些作品扎根历史真实,以创新的电影语言,跨越代际与时间隔阂,完成了对民族记忆的当代转译,强化和重构大众对抗战历史的认知。
编者按上溯10年,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,我作为赴欧洲赠送中国抗战老兵手印访问团团长,带着东方战场老兵的手印赴法国,在巴黎《欧洲时报》文化中心向友人展开拓满褶皱的金手印,有人告诉我英国“威尔士亲王号”因在东方战场反击侵略者沉没南海的消息。最近,老军观看到